近期發布的《“十四五”旅游業發展規劃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國將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新時代。這一重要判斷提振了旅游業信心,也為行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。
為何說我國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?看過去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年人均出游超過4次,年出入境旅游總人數突破3億人次;看未來,“十四五”規劃中多次提到“大眾旅游”一詞,預計今后5年我國出游人群將進一步擴大,出游頻次將進一步增加,旅游業的產品供給和業態將更加豐富,旅游業將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。
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業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,疫情發生以來,我國旅游業遭受巨大沖擊,至今尚未擺脫困境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,出境游、入境游復蘇進程注定不平坦,這就意味著,繼續發展旅游產業,必須先培育繁榮國內市場,充分釋放內需潛力,用創新產品和服務擁抱大眾旅游新階段。
吸引大眾并不是要簡單滿足大多數人的口味,恰恰相反,大眾旅游時代,市場將不再單一,而是逐漸形成多層次、多業態、多樣化的格局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,年輕人帶火了露營、房車等新玩法;“雙減”政策出臺后,研學游受到眾多學生和家長追捧……這些現象表明,培育更加細分的小眾市場是旅游業發展的趨勢。在推動更多國民參與旅游消費的同時,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滿足中高收入群體旅游消費升級的需求上。瞄準“老、中、青”,串聯“點、線、面”,打造包括體育旅游、研學旅游、康養旅游等細分賽道的新熱點。
吸引大眾還要做精“小眾”。“大眾”絕不代表千篇一律、千景一面。旅游市場發展至今,已不缺少大眾化旅游產品,缺少的是對現有資源深入細致的挖掘。過去提起鄉村游,人們想到的要么是農家樂,要么是垂釣園,產品結構單一、同質化競爭讓鄉村游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。近年來,很多鄉村旅游項目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,化劣勢為特色,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旅游精品。比如,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把相對小眾的西瓜主題做成了當地旅游品牌,從西瓜種植到科普教育再到觀光采摘,不斷拓寬產業范疇,用創意吸引了大批“吃瓜群眾”慕名而來。這說明,“大眾旅游”需要“小眾”精品。下一步,旅游業應圍繞游客“看什么、買什么、吃什么、記住什么”,不斷豐富旅游內涵,提升游客旅游體驗,進一步釋放國內旅游市場的消費潛力。
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,把旅游資源“冷門”變“熱門”,把旅游“頭回客”變成“回頭客”,還是要在垂直細分領域做文章。“越小眾越出圈,越垂直越精深”這個規律在很多消費領域已經被印證,相信旅游業也一定能從中受益,闖出一條新路。